必一运动7月24日,2021“清洁美丽中国行”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春城昆明月牙潭公园广场拉开帷幕。
2021“清洁美丽中国行”启动仪式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云南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和花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旨在提升公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倡导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从滇池之滨到珠江源头,从怒江大峡谷到金沙江畔,从梅里雪山到元阳哈尼梯田,从茶乡普洱到神奇西双版纳,云南作为祖国西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物种基因库”“世界花园”等美誉。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文在致辞中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他希望能以此活动为契机,广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动员公众共同行动,努力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贡献力量。
花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地崎敏和回顾了过去九年活动的发展历程,并对2021年的活动进行了展望。他表示:“作为花王ESG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清洁节水中国行,一家一年一万升’活动,今天迎来了第十届的开幕式,活动的主题也深化为更切合中国环保战略的‘清洁美丽中国行’。希望在大家的携手努力下,我们共同的地球环境越来越清洁、越来越美丽。”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何家振指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于10月在昆明召开,这将是昆明向国际社会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机会,希望“清洁美丽中国行”活动能够带动全社会共同努力,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生态文明的推动者、绿色生活的践行者,每一个公民的点点滴滴的行动终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洪流。
高校学生代表朱雅萱在启动仪式上介绍了“清洁美丽中国行”全国高校小额资助项目,她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向广大在校大学生发出倡议,并带领在场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宣誓,将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创青山绿景、共卫碧水蓝天,以实际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公众每人一笔绘就的生态画卷在大屏幕上徐徐展开必一运动,2021“清洁美丽中国行”活动正式启动。在快闪“让中国更美丽”的歌声中,启动仪式落下帷幕。
启动仪式后,公众参与活动随即开始,通过丰富的图文、实物展示和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市民在参与过程中学习到环保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据悉,为促进我国水资源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唤起公众节水意识,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花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自2012年开始连续9年开展“清洁节水中国行,一家一年一万升”节水宣传活动,约50万居民参与,影响近20万家庭。自2015年起,“清洁节水中国行,一家一年一万升”活动在继续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宣传的基础上,在全国高校中开展了“清洁节水青春行”全国高校节水宣传系列活动。几年来,通过高校环保公益广告大赛、志愿支教课件大赛、高校节水主题舞台剧大赛、校园现场宣传活动、社团小额资助等多种形式共收集作品2560件;“清洁节水青春行”系列活动在全国30个省市915所高校开展,有120万高校学子直接参与。活动影响累计近千万人次。
2021年是“清洁节水中国行,一家一年一万升”项目开展十周年,从今年起,活动正式升级,以“清洁美丽中国行”为项目名,将宣传方向从节水转向更广泛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今年将继续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清洁美丽中国行”全国高校小额资助项目,通过向高校环保社团给予小额资助的方式扶持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并在校园内开展一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借此进一步倡导广大大学生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引导其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推动社会绿色发展,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良好氛围。 (张佳兴)
前不久,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作为科普场馆类入选2023年“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必一运动,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无论是颠覆性技术自身的创新突破,还是利用颠覆性技术研发新产品、实现新产品的大规模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力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创造更多新产品,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会更加强劲必一运动。
闫建斌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围绕紫杉醇生物合成及相关工作,他带领团队钻研了近10年。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以《单分子自由基中量子自旋转换的调控》为题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
如何进一步打通区域协调发展“经络”?如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进行探讨。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特点是创新。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科技创新引领推动生产力革新突破,进而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当前,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商业应用正在加速落地,已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兴产业之一,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仍不完备。建议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构建安全完备的AI治理政策体系。
履职7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代表每年都会提出碳纤维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议案必一运动,同时不断延伸履职触角。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3月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空,一群雨燕飞过蓝天,衔来春意渐浓的讯息。王路还提到,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大布局等。她建议,进一步提升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万泉代表表示,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过去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和装备支撑稳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如何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畅谈观察和思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一运动,“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1.3亿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6.4%,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6.5%。农村养老是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王德保透露,中心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协同香港、面向全球,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大湾区国创中心国际总部。
“主轴承的服役寿命与可靠性受到材料、设计、制造技术等多种关键因素制约,研制难度随尺寸增加而倍增。
为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文生视频、智能家居、智慧工厂……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之快、应用范围之广备受瞩目。
月表可开采资源均赋存于月壤/月岩地层中,月球采矿是典型的多资源共采问题。